當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導致在整體社會治理方面各級政府和社會支付了較高的治理成本。面對這樣的問題,從基層直接履行監管職能部門的角度看,不能把原因簡單歸為行政執法部門監管不力,應該從社會不誠信的根源和建設預防與懲戒不誠信行為兩方面探尋原因。從社會監管機制方面能夠有效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而不是強化事中和事后監管。解決社會不誠信問題,需要建設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約束懲戒社會失信行為,促進社會誠信環境的形成。
完善信用數據征匯的法律依據
當前,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處于摸索階段,國家層面沒有出臺統一的法律,只有相關部門的文件依據,各個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沒有形成數據信息共享的共識,有些部門認為自己部門的數據需要保密,不能把自己部門的數據匯總到社會誠信體系數據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牽頭部門就很難把數據匯總齊全。解決數據匯聚問題,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現在各地政府都在摸索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途徑,有的地方政府已經取得很多很好的經驗,國家頂層設計機構應該對各地政府已取得的經驗進行調研和總結,在掌握較全面事實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成熟的信用建設成果,出臺建設社會誠信體系的相關法律,解決誠信體系建設沒有法律依據的尷尬局面。
建立法定統一的征信標準
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公共管理數據信息豐富,信用信息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領域,在征信過程中,哪些信用信息應該列入征信的范圍,并確保征信過程中信用信息的準確、公平、公正,這是建立誠信體系的基礎。但現在由于沒有國家層面的征信標準,各地制定的征信標準五花八門,沒有嚴格的程序要求,征信過程中責任不清,沒有相關的征信救濟機制。在地方,具體負責制訂誠信體系建設的部門心中沒底,顧慮征信過程中給企業或個人造成重大損失,引起訴訟,責任主體不明確,這些因素直接妨礙了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進程。
所以,應盡快出臺信用建設法律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套統一嚴謹的征信標準,明確標準范圍內的信用信息強制納入征信體系,搭建全國統一的征信平臺,把目前比較重要的相關部門的信用信息強制納入統一的征信平臺;對個人信用信息、社會機構信用信息等進行整合,不能互相孤立;銀行系統要把所有的賬戶信息進行整合,借鑒國外的一個人只能有一個銀行賬號,一個法人也只能有一個賬號的金融體制,把信用信息與賬號信息捆綁,減少現金流通,鼓勵刷卡消費等。相關部門要實時更新相關的信用信息,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把信用信息納入系統,要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申訴體系,錯誤錄入的信用信息要及時予以糾正,征信標準范圍外的信用信息作為誠信參考信息,這樣征信平臺的功能才足夠強大,才能有利于征匯誠信數據,建立社會誠信體系,推動我國誠信體系建設的進程。
明確法定統一的失信懲戒標準
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巨資建設社會誠信體系,目的是利用誠信體系的信用資源,懲戒失信行為,逐步促使社會誠信環境的形成。針對當前社會上大量出現失信現象,很多職能部門出臺了失信懲戒措施,制裁失信行為,但這些失信懲戒措施是零散的,還沒有形成全社會懲戒失信行為的合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法院對不執行生效判決的失信人,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一些單位出臺了一些失信懲戒制度。如《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法院系統執行信息與民航、鐵路聯網建立失信懲戒信息機制,對失信老賴實施限制高消費的措施,失信被執行人不能坐高鐵、飛機等,從而到達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一定懲戒作用。但從全社會來看,有效的失信懲戒措施太少,全國各個系統之間誠信信息共享執行不到位,由于缺乏統一標準,有些單位執行失信懲戒具體措施時,缺乏執行信心,對不執行失信懲戒措施的主體也沒有明確的責任追究要求,失信懲戒措施執行的隨意性比較大,不利于推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對此,應依法明確建立一個層級較高的專門機構承擔誠信體系建設的重任成為必要選擇。現在發改委牽頭,三十八個部門參與的誠信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架構層級不夠高,承擔誠信體系建設的難度很大,發改委協調各部門比較困難,建議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承擔這項工作更有利于推動國家誠信體系的建設。
構建統一的信用信息結果運用機制
當前各地在誠信體系的建設,大多是重建設,輕運用。在誠信系統的硬件建設方面,從上到下層層發文,強調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也成立了相應的誠信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但因為沒有相關法律規定,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一般地方都只是簡單搭起框架,請相關軟件公司設計了軟件程序,把相關部門的部分數據不分重點地進行了錄入,就對外宣稱已完成了誠信體系建設,對誠信體系數據結果的運用,沒有采取強制力的保證,造成誠信系統建設變成了花瓶。對此,應要求在政府部門所有的辦事流程中,加入信用信息結果查詢的運用,辦事人員必須在信用信息運用表格上簽字,清晰記錄辦事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是否客觀公正地進行信用信息的查詢,發揮信用信息的社會功能,落實行政監管職責,對失信人真正發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失信懲戒作用。
建立誠信系統統一的聯網機制
今天中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是降低社會管理成本的基礎,國家對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日益重視,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方案,國家層面也陸續出臺了一些關于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意見。由于沒有國家法定統一的信用數據聯網要求,從基層工作角度看,雖然各地領導都很重視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花巨資建立了誠信體系數據庫,但對促進社會誠信環境的建設成效不明顯。問題就是各地政府一般都只注重自己誠信數據庫的建設,誠信數據庫建設各自為戰,在地方基本是以縣級為單位各自建設,信用建設網絡之間互不相通,信用數據庫難以發揮較大作用。特別是現在交通發達,人員流動快,有的地方流動人口甚至超過本地人口的兩三倍的情況下,僅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單位采集信用數據,信用數據庫不聯網,很難對外來人員造成持續約束力,而且會造成本地人口與外地人口信用處罰方面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這就需要各地在建立誠信體系的同時,要在國家層面依法規定建立誠信數據庫的聯網機制,實現各地各系統的誠信數據庫資源共享,不因行為人所在地域的不同,規避不同地區誠信體系的約束,真正實現社會誠信體系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社會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