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石田寧:加快建設網站安全信用評級分類管理體系
作者: 方圓資信信用評級
近年來,互聯網信用和安全事件不斷爆發,已成為網絡空間治理的關鍵問題之一。虛假網站、APP能輕而易舉地侵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對網絡安全信用進行嚴管勢在必行。在建設以“互聯網+”為核心基礎設施的誠信社會、誠信中國的體系搭建過程中,首要要解決的就是去偽存真、回歸本源的網絡身份識別與誠信認證的問題。
![網站安全信用評級]()
在日前舉行的浙江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浙江盤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寧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開展網站與APP安全信用評級分類管理的建議。
1月29日,浙江省政協委員、盤石董事長田寧在省兩會上發言:
信用是現代社會的基石,也是確保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國際評級領域,歐美的標普、穆迪、惠譽三大機構占市場份額95%以上,在全球資本市場掌握著重要的話語權。田寧認為,互聯網安全信用評級市場則屬于“藍海”,留給中國企業的機會很大;未來,互聯網將更深程度、更廣范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構建科學、安全、規范的互聯網信用安全體系迫在眉睫。
他指出,互聯網產業包括諸多細分市場,諸如電商、網游、互聯網金融、資訊等,每一個領域都有不同的特點,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暴露出的安全信用問題也有差異性。需要按照網站、APP每個細分領域的特征,制定相應的評級標準,同時在跨領域維度上,又能做到對不同細分領域的宏觀比較,讓用戶能夠輕松識別真偽,滿足不同的分類監管需求。要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公民等網絡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的機制,在凝聚各方共識的基礎上,明確界定安全信用評級的要素、指標、標準、權重、等級、方法等。
田寧認為,可采取分類管理、數據共享、集中監管措施。建議省一級的通信管理局聯動地方公安部門,對省內注冊的網站、APP的總體評級結果監督管理,同時將數據傳送到工信部備案,由工信部等部委局對數據集中監管。
信用評級屬于專業性、公信力非常強的領域,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對經營主體的要求很高。國內外實踐表明,鼓勵第三方機構參與,確保安全信用評級的獨立性、公正性,是最佳的誠信評價組織形式。《網絡安全法》明確:“國家推進網絡安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有關企業、機構開展網絡安全認證、檢測和風險評估等安全服務。”
田寧也認為,評級執行層要鼓勵發揮第三方互聯網信用機構的專業力量。以誠信認證為突破點,扼守新經濟體系信用入口,同時積極開展城市信用與經濟信用兩個升級版。與公安、通信管理局,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大數據資源,展開公開數據合作互通共享。